第七讲 生理性支抗丢失的量有多大?(问) 上两讲我们详细介绍了生理性支抗丢失的概念,读者可能会问:现在我们相信磨牙随着生长会自己丢失支抗了,但这个量能有多大呢?是仅仅有统计学意义还是有临床意义呢?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问题,早年很多基础实验发现功能性矫正器能促进颗状突的骨代谢,于是正畸医师相信它能促进下颌骨的生长,但后期的临床研究并没有发现功能性矫正器治疗的下颌骨比生长发育组或比其它矫正器治疗的下颌骨长得更长。于是意见对立的两个阵营争论了一个世纪。如果双方的实验和统计都没问题,也许我们就可以问一问这个问题:功能性矫正器促进颗状突的改建量达到有临床意义的效果了吗?临床医学中有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对任何一种可能的变化,我们不仅要质疑这个变化是否真实存在,还应进一步探究这个变化的量是否有临床价值。现在,我们请正畸医师读者发表自己的观点: (1)您认为对于需要最大支抗控制的病例来说,生理性支抗丢失(这里指排除用磨牙拉前牙的机械力造成的支抗丢失量以外的,单纯由于生长或牙齿漂移造成的磨牙前移量)达到多少毫米时,才有临床意义(或者说你认为需要采取措施去阻止)? 1)0.5mm或以上 2)1mm或以上 3)1.5mm或以上 4)2mm或以上 5)3mm或以上 附注:由于传统正畸最大支抗的概念是磨牙前移量不超过双尖牙拔牙间隙的1/4~1/3(平均约2.2mm),故只分了以上五档选项。 (2)您猜测生理性支抗丢失的量大约会是多少毫米? 1)0.5mm以下 2)1mm以下 3)1.5mm以下 4)2mm以下 5)3mm以下 |
Archiver|口腔正畸疗效评价标准推广网 ( 京ICP备1103599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93号 )
GMT+8, 2025-5-10 00:15 , Processed in 0.0445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